粮票什么时候开始的,50年代到90年代粮票供应定量供应

要说粮票,我们先来说说粮票是怎么产生的,新中国成立,我国物资极度匮乏,粮食没有办法做到敞开供应。政府需要筹划物资的计划性供应,以满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1953年,我国政府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这里面包括物资计划收购,计划供应,到1955年8月25日,国务院第17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紧接着,国家粮食部向全国发布了这一暂行办法,接下来,各种粮食票证便铺天盖地地进入社会,这就是所谓的计划经济。

我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50年代开始作为硬通货的粮票,1985年后基本不再流通,这也预示着着我国物质生产力的跟上。退出市场的粮票,成为了收藏品,尤其受到一些怀旧的人的喜爱,大部分人的家中都有少量粮票,那么谁知道,粮票放到现在有多值钱?这个其实粮票自身有很大的关系了。有的粮票发行年份特殊,价格就高的离谱。

1、粮票的记忆

粮票的记忆文/魏俊华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城里人吃粮、吃油都是定量供应。粗细粮有比例,粮油供应证上写得清清楚楚。粮油供应证的功能除了买粮,还是每月到粮店领粮票的凭证。有粮油供应证和粮票才能在国有粮店买到粮食。那时的粮油供应证和城镇户口本一样重要。

没有粮食关系等同没有饭吃。为保障军需民食,国家逐步改革调整粮食机构,1950年8月设置应城县粮食局,10月成立应城粮食支公司。1952年10月,局、司合并,粮油购销业务统一管理。粮油实行统购统销后,全县设立7个区(镇)粮店,25个购销门市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粮食系统逐步充实壮大,1985年,应城县粮食局下辖23个二级单位,49个粮站,6个销售门市部。

2、建国后,粮票在中国什么时候废除?

建国后粮票在1993年的时候废除。1991年五月的时候,在广东和海南地区实行了粮食购销同价改革政策,1992年四月一日,政府通过会议决定了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这个改革政策。在1992年的十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人民代表大会上面,确立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相继在全国各地开始了开放粮食和其他产品的价格。

到了1993年,全国的粮油都开始实现了敞开供应,粮票已经没有了用武之地,至此粮票被宣布正式停用。扩展资料:解放初期,市场商品供应不足,为保证群众基本生活的需要,国家决定实行“计划经济”,发放各种商品票证来分配商品。我国票证包括粮票、肉票、食用油票、布票,甚至还有粪票、尿票等,小小一张票证,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吃喝拉撒。

3、中国第一个粮票是什么时候

新中国第一枚粮票西南区粮秣票。此票于1950年1月印制发行,是现今见到的新中国第一枚粮票,全套票共3枚,面值分别为半斤、拾贰两和壹市斤。票的正面上方为“西南区粮秣票”繁体字票名,票面盖有“西南区粮秣票图章”的大红篆字印章,下面印有“一九五O年一月印发”的发行时间,背面有:“此票限于川东、川南、川西、川北、贵州、云南、西康通用。

在线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