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八家之一:钱松钱松的篆刻,受到浙派篆刻诸子尤其是丁敬、蒋仁等人的影响。但他在刀法、篆法上都有所蜕变,因而最终蹊径独辟,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他的用刀,以切带削,轻浅取势,富有顿挫起伏,故线条更为古厚生涩,钱松清代时期篆刻家、书画家,初名松如,字叔盖,号耐青、铁庐、耐清、老盖、古泉叟、未道士、云和山人、西郊、秦大夫、云居山人、云居山民、铁床觉者、见闻随喜侍者,晚号西郭外史。
工书善画,嗜金石文字,犹精篆刻。艺术经历钱松与富阳胡鼻山人胡震同时,交易最深,同时往返沪杭之间,与上海诸名家游。善鼓琴,工篆、隶,精铁笔,藏古碑旧拓皆有题跋。画笔近江贯道,山水设色苍古有金石气,亦善梅竹,尝手摹江氏汉铜印丛。晚与杨见山、僧六舟等结社南屏。咸丰十年太平军攻占杭州,服药而亡。咸丰十年,光绪三年同邑高邕辑其遗印成未虚室印赏四卷行世。
1、篆书与篆刻有什么区别?篆书,古汉字的一种书体。有大篆、小篆之分。大篆原来叫籀文,兴起于周朝末年。小篆又叫秦篆,指秦始皇帝统一文字所用的书体,汉代沿用。后世称篆书,一般都是指小篆。秦代小篆文字资料流传下来的有泰山刻石、琅邪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以及无数秦量、秦权、诏版。当时文字已规范化,偏旁都有固定的形式和位置,形体竖长方,其空虚不足之处尽量用笔画填满。
因古代印章多以篆书入印而得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皇帝用玺,一般人的印章称印。印章材料有铜、金、银、铁等,明清多用叶蜡石,青田石中的冻石。构成篆刻艺术的主要条件为篆法、章法和刀法。章法是指印章文字的安排和布局,即“分朱布白”,遵从虚实疏密,欹侧均微的艺术规律。刀法指下刀的方法不同引起刀痕面貌,趣味的差异。古人镌刻用刀如用笔,帮刻印刀又称铁笔款识,是篆刻艺术的附度部分,有边款、顶款等称呼。
2、篆刻是什么意思篆刻既是“印章”,又是“艺术”。其一,因名称而解,即“以篆书入印,用刀刻锲”,这里最关健的两个字,一是“篆”,一是“刻”。其二,因缘起而解,即“印章艺术”或“艺术化的印章”。前一种解答,缘于篆刻创作过程及其手段的特征。在我们的经验中,篆刻创作离不开“篆”与“刻”,写印的技巧与刻印的技巧确实是篆刻的主要内容,它们既是初学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篆刻创作过程必须运用的物质手段。
3、什么是篆刻?篆刻比喻精心书写或过分修饰文字及雕刻印章。因印章多用篆文刻成,故称篆刻,篆刻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传统艺术,迄今已有3700多年的历史,又称玺印、印或印章等。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篆刻家的作品与刻字铺印章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讲究章法、篆法和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