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把带有深厚道教文化色彩的执壶——唐长沙窑青釉褐绿彩云气纹葫芦形执壶长沙窑青釉褐绿彩云气纹葫芦形执壶,壶体整个造型是一个葫芦的造型。长流曲柄,胎色灰,通体施灰青釉,褐绿釉间隔如云气,意匠奇幻,丝绸飘动、云气旋转之感,充分体现了唐时长沙窑陶瓷工匠的奇巧构思,颇似一位佩风道骨的道人正在修炼一样,关注大咖美泉,品中华文化。
1、釉中彩的古今尽管《中国古陶瓷图典》没有把“釉中彩”同“釉上彩”、“釉下彩”、“釉上、釉下双层彩”并列成类,但实际上已经承认“釉中彩”的存在事实并且使用了“釉中彩”这个概念。书中关于褐彩、褐绿彩和白釉绿彩的条目中,分别介绍了唐代四川邛崃窑和湖南长沙窑的“釉中褐彩”、“釉中褐绿彩”、和“釉中绿彩”等特色品种。这就说明“釉中彩”这类彩瓷早在唐代已经创烧成功,成为正式的产品。
民国后,据有关资料介绍,大约上世纪20年代国内已经出现了高温釉中彩工艺。而笔者两人在2004年4月到景德镇考察时,年近70的瓷绘老艺人江汉先生介绍说,釉中彩技术湖南醴陵制瓷业比景德镇要早,他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被派到醴陵学习时才知道并学会了这种施彩工艺方法。景德镇,釉中彩技术已被广泛掌握和使用,并且各种色彩的颜料都能用作釉中彩绘。
2、瓷的种类有哪些?特点又是什么?瓷器在传统艺术品收藏领域中是一个大项,收藏者甚众,因此藏友要牢牢掌握有关瓷器的基本的知识,才能在收藏鉴赏中有扎实的理论依据。瓷器总体上分为两大类,即单色釉瓷和彩绘瓷。单色釉瓷又分为素瓷和色釉瓷,二者均俗称为“一道釉”。中国明代以前是素瓷时代,明代以后才有了彩瓷的蓬勃发展。素瓷是指无论釉上和釉下都没有色彩的瓷器,没有绘制的花纹。
青瓷:也叫绿瓷。釉中含有氧化铁,是最早出现的瓷器,发展到宋代时最著名的是龙泉窑。黑瓷:也叫天目瓷。是在青瓷基础上增加了铁的含量烧制而成的。著名的有建窑和德清窑。白瓷:由于含铁量低而形成透明釉。最著名的有定窑和邢窑。白瓷的出现使得在瓷器上作画成为可能,因此为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青白瓷:也叫影青、隐青、映青、罩青等。釉色介于青和白之间,青中泛白、白中闪青,类冰类玉。
3、唐代青釉褐绿彩塔纹瓷背壶是当时的外销瓷吗?背壶,一种轻便的水壶。造型介于壶与瓶之间,小直口,扁腹。前有多棱短流,后有执鋬(pàn),两侧上、下各有一系,以系背绳,绳子经过处壶体凹进,可见匠心独运。身器施白色化妆土,流下的正面以铜为着色剂的绿彩绘七级佛塔,高耸入云,正是“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塔的两侧有树木耸立,示意塔位于茂盛的森林之中,反映当时“天下名山僧占尽”的佛教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