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玉衣的雏形:玉衣早期是什么样的呢?据一些学者研究,汉代的玉衣是由先秦时期的缀玉面饰演变而来的。所谓缀玉面饰,就是将做成眉、眼、鼻、口形状的玉石片,按一定形状排列,缀附在织物上,再覆盖在死者面部,这种缀玉面饰就是汉代玉衣的雏形,最早的缀玉面饰出现在河南三门峡市西周晚期的虢国套地中,战国时期,缀玉面饰是一种颇为流行的丧事礼俗。
目前发现的汉代玉衣有二十多套,除金缕玉衣外,还有银缕玉衣、铜缕玉衣,编缀玉衣材料的不同,代表着死者身份的不同。据汉代文献记载,汉代皇帝死后使用金缕玉衣,诸侯王等使用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使用铜缕玉衣。但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汉武帝刘彻的庶兄,按规定他只能以诸侯王的身份使用银缕玉衣,为什么却越级穿金缕玉衣呢?
1、什么是金缕玉衣?古代穿搭界的天花板。什么是金缕玉衣,中国最高等级的丧葬礼仪之一,用金丝连接玉片。汉代皇帝和贵族死后盛行用“玉衣”作殓服。玉衣又称“玉柙”或“玉匣”,以编缀玉片的金属丝不同,分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和铜缕玉衣3种。据《续汉书·礼仪志》记载,皇帝用金缕玉衣,诸侯王、诸王、始封贵人、公主用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用铜缕玉衣。古书上说,玉衣全部重叠如鱼鳞,用长约一尺的玉札缠裹。
金缕玉衣1968年河北省满城出土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妇的金缕玉衣,是目前发现保存最完整的两套金缕玉衣。这两套玉衣都是由2000多块形状不同的玉片用金丝编缀而成。共用金丝约1800克。玉片的大小和形状是根据人体各部的不同形状设计的,所以外貌和人体一致。玉片绝大多数呈长方形、方形,少数为三角形、梯形、四边形和多边形等。每块玉片都要磨光、钻孔。
2、金缕玉衣是什么玉衣也称玉匣、玉押,是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外观与人体形状相同3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级的象征.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铜缕五衣。1968年满城汉墓出土的两套金缕玉衣,保存完整.形状如人体.各由两千多玉片并用金丝编缀而成,每块玉片的大小和形状都经过严密设计和精细加工,可见当时高超的手工艺水平.金缕玉衣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
这种玉匣就是人们日常说的金缕玉衣。当时人们十分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更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玉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周时的缀玉面幕、缀玉衣服,到三国时曹丕下诏禁用玉衣,共流行了四百年。到目前为止,全国共发现玉衣二十余件,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中出土的两件金缕玉衣是其中年代最早、做工最精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