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类九秋同庆碗应该定性为五彩。如果硬要说是洋彩,那么如何区别洋彩与五彩的不同?又如何理解洋彩与珐琅彩同为进口料,洋彩不同于珐琅彩的是地域和绘画的等级不同呢?九秋同庆碗中的巩红和透明的翠绿色是洋彩和珐琅彩中所没有的,所以,定性五彩,仿制洋彩和珐琅彩的五彩更为合适。
1、清代瓷器珐琅彩与五彩区别清代瓷器珐琅彩与五彩区别:一、五彩瓷,五彩瓷起源于明代,成熟于清代,所以它在辈分上算是珐琅彩和粉彩的老大哥了。五彩瓷的主要着色剂为铜、铁、钴、锰等矿物元素,采用低温(600℃~900℃)烧制成型,常用颜色有红、黄、绿、紫、赭、黑等。所谓五彩并非是说五种色彩同时出现,而是多种彩色之意,但其中必须有红色。五彩也被称为“古彩”、“硬彩”。
二、珐琅彩珐琅彩出现在康熙末年,全盛于雍、乾两朝,在中国古代所有瓷器中堪称制备最精良、产量最稀少的瓷器。珐琅彩的制作属于最高机密,不容一点闪失,先由景德镇烧制出上好的素白瓷送进宫中,再由宫中御用画师画上珐琅彩后再次烘烤而成。珐琅彩使用的珐琅,最初被用于金属胎珐琅器,即景泰蓝。
2、如何区分五彩、斗彩和珐琅彩呢?五彩斗彩是水墨画,粉彩珐琅是油画。斗彩有釉下青花;粉彩和珐琅难分,一般粉彩用水,珐琅用油,珐琅彩画的都是宫里规定的画,粉彩较随意。新彩是民国时期的,他更能体现写实主义的图案,接近西洋画法。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的工艺,青花一般用来勾勒轮廓线条。没有真品。我们都知道彩瓷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大体上可以分为五彩、斗彩、珐琅彩和粉彩,当然,这个分类也不是我们老祖宗一开始做彩瓷就分好的,而是随着彩瓷工艺的发展,由后人逐渐区分开来得。
3、珐琅彩和法蓝彩有什么区别?珐琅彩瓷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极为名贵的宫廷御器,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与由法国传人的画珐琅技法相融合而产生的一个新的彩瓷品种。珐琅彩瓷创烧于康熙时期,盛烧于雍正、乾隆时期;粉彩出现于康熙后期,盛于雍正、乾隆时期,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这两种器物所采用的原料珐琅是相同的,只是制作工艺大相径庭罢了。
珐琅工艺始于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公元6世纪左右),在1213世纪达到高峰,并向世界各地输出,相传早在唐宋时期已经传入中国。景泰蓝,原名“铜胎掐丝珐琅”,因明朝景泰年间广泛流行,且当时以富贵华丽的蓝色制品最为出色,而习称“景泰蓝”,珐琅彩瓷器的学名为“瓷胎画珐琅”,历史也比不上景泰蓝的悠久,是直至清代才出现的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