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国画学习有几个特点:1、国画学习这点事,最忌讳的不是你零基础刚入门从没拿过笔,而是你学画多年染上了坏习气,根本没有领略到国画的精髓。2、国画是一门专业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诗书画印书画同源,书法必不可少,作品的背后往往也蕴含着强大的精神世界,3、必要的理论基础,纵观中国画各个历史时期的绘画风格形式以及演变过程,4、国画重视临摹,传移摹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
这门学问本身看起来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吧。而且千万不要忽视老师的重要性。这么多年的国画学习,我接受了很多师傅的教导和帮助才有了质的提高,同时美院强大的师资力量与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我进行系统的国画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工具的准备到临本的挑选,从看画到临画,看要看什么,临要临哪些?哪些是中国画中的精髓哪些是真正的高度,老师会结合我们每个人的特点帮我们筛选出一批善于临习的佳作,供我们学习,这几年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就像是在吃一份份高蛋白营养的大餐,过程却需要自己慢慢去咀嚼进行消化,从而升华为肌体的能量。
1、国画的精髓是什么画”这个词是一个概念,一是意识的抽象理解,一是具体形象的理解,某种具体艺术可以创作、改造、或毁掉,如中国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等;作为艺术这个抽象概念则不能改造、毁掉。艺术存在是永久的,它属文化层。老子说:“颓然吴名,充遍万物”,“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老子还说夷(无色),希(无声),微(无形)三者不可致诘,实又存在。
画家落笔则有,放笔则无,瞬间即成,瞬间即逝。从“画”这个角度看,成又非真成,逝又非真逝。它无完形,永远逝胎儿;它无定数,永远是一。又出于无,无存在有,画无画,于画者其所欲也,由画家自觉产生,自由把握。画者其所欲也,心师造化二演万物,所谓“俯拾万物”,“从心所欲”,“万境由心造”。由心造,有一个物质的转化过程,还受理事的、时代环境的、文化层次的、人的个性的约束,物质与精神两者的促进。
2、什么是国画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知。
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其形象的塑造以能传达出物象的神态情韵和画家的主观情感为要旨,因而可以舍弃非本质的、或与物象特征关联不大的部分,而对那些能体现出神情特征的部分,则可以采取夸张甚至变形的手法加以刻画。在构图上,中国画讲求经营,它不是立足于某个固定的空间或时间,而是以灵活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限制,把处于不同时空中的物象,依照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创作的法则,重新布置,构造出一种画家心目中的时空境界。